近日,笔者在临沂师范学院了解到:经山东省教育厅和省组织部门批准,该校一项“经营型扁平化管理改革”正在试点基础上稳步推进。这是该校本科办学7年来的第三轮内部管理体制改革。其主要思路是,职能部门和系院实行一长制,将中间领导管理岗位变为办事岗位,部门内部机构撤、并、变,通过精简机构和人员,规范流程,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。
近年来,临沂师范学院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为目标,借用企业管理理念,引入竞争机制,实施学校的内部管理。
为了给改革铺路,临沂师范学院从2000年开始,开展了三次思想观念大讨论,确立了本科办学理念,形成了“实”的校风和“有用、有效、先进”的校训。
2000年、2003年实行了两轮全员竞争上岗,实现了契约化管理。2003年共有处科级干部、教师、教辅、职员(工勤)、后勤实体等五个系列的1700多名教职工参加了竞聘,彻底实现了高职低聘和低职高聘,从根本上打破了论资排辈、能上不能下的旧框框。750人参加了教师岗位竞聘,271人参加非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竞聘,其中高职低聘率17.4%,低职高聘率23.6%。
为了打造高质量课程,该校按照课程目标、课程内容、课程实施、课程评价、实践教学、教师队伍等要素进行建设,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重组,强调了以单门课程建设为重点,对所有本科课程进行全面建设,在课堂讲授突出“重点、难点、新知识点”的同时,全力构建“自学、训练、实践实验”三大课外自主学习体系,形成有限课内、无限课外的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新局面。经过改革,删除旧课程40%以上,全校课程更新达到75%,课时减少近1/3。
该校还在发展决策制度、资产管理制度、学生管理教育制度等方面实施创新。比如学校把奖学金作为学校最高学生奖励项目,重奖优秀学生,奖学金最高达到1万元,奖励面达到学生总数的45%,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。学校还克服了关起门来搞科研的弊病,要求每个副高职称以上专业人员,必须走出校门,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,为三农服务,创造了显著效益,被媒体称为“五百教授走沂蒙”。充满活力的管理运行机制,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发展。
7年来,该校的制度创新使学校保持了思想观念的领先态势,学校潜力得到空前爆发。学校由两个校区增为5个校区;在校生人数由3800人达到了31217人,居山东第三位;教学仪器设备值从0.16亿元增加到1.6亿元;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由十几人增加到800余人;图书由96万册增加到271.5万册。
临沂师院的发展,不仅仅体现了规模的扩张,而且表现为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。学生考研率保持在46%以上,居山东高校前列;本科生就业率连续4年达到100%。去年对420个用人单位的调查表明,该校毕业生在职业道德、政治素质、适应能力、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、毕业生的责任心、敬业精神、改革与创新能力等方面表现出色,评价为“好”的占82.3%,“较好”的占16.2%,“一般”的占1.5%。(闻之)